5月17日,石竹山景区新地标--《徐霞客游记》《石竹山赋》碑刻揭幕。两块石碑落成,不仅提升了石竹山景区人文气息,更进一步丰富了石竹山文化内涵,对传承和发扬石竹山文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号霞客,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穷游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他经30年考察撰成《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公元1620年(农历六月),徐霞客游历石竹山,感叹石竹山的奇、秀、美,并在游记中记之:
“初十日,过蒜岭驿,至榆溪(即今渔溪)。闻横路(即今宏路)驿西十里,有石竹山,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闽有'春游石竹,秋游鲤湖' 语,虽未合其时,然不可失之交臂也,乘兴遂行。以横路去此尚十五里,乃宿榆溪。十一日,至波黎铺,即从小路为石竹游。西向山五里,越一小岭,又五里,渡溪,即石竹南麓。循麓西转,仰见峰顶丛崖,如攒如劈。西北行,久之,有楼傍山西向,乃登山道也。石磴颇峻,遂短衣历级而上。蹬路曲折,木石阴翳,虬枝老藤,盘结危石欹崖之上,啼猿上下,应答不绝,忽有亭突踞危石,拔迥凌虚,无与为对。亭当山之半,再折石级巍然直上,级穷,则飞岩檐覆垂半空,再上两折入石洞侧门,出即九仙阁,轩敞雅洁。左为僧庐,俱倚山凌空,可徙倚凭眺。阁后五、六峭峰离立,高皆数十丈,每峰各去二三尺,峰罅石壁如削成,路屈曲罅中,可透漏各峰之顶。松偃藤延,纵目成胜。僧供茗芳逸,山所产也。径侧下,至垂岩,路左更有一径。余曰:'此必有异',从之,果一石洞嵌空立。穿洞而下,即至半山亭。下山,出横路而返”。


《石竹山赋》则由融籍文人野夫、南天竹、田也2021年合撰,书法家余险峰先生欣然挥毫题写。赋中细数石竹山美景,盛赞石竹山祈梦文化,赞叹先辈治水之功,并抒发了新时代玉融儿女的美好愿望。
“吾邑石竹,道风久藏;中华梦乡,声名远扬!
登斯山也,我心豁然:齐云大帽五马,翻腾云浪;灵石少林万福,隐没峰峦。高峡平湖,碧水亿八方;古陶遗址,史迹四千年。噫吁兮!九洞十峰,双塔百景。石峰竹雨,鹤影龙幻。各方辐辏,接踵摩肩。朱熹讲学辽天,隐元修行狮岩。徐霞客叹岩石最胜,王世懋赞雅胜鼓山。
溯自汉季,九仙此地灵显;延及五代,玄光兹山炼丹。李唐宣宗,道院肇端。祈梦习俗,赓续千年。得梦辄验,祈灵如响。竹竿刺腹,示台山必为相;紫靴入壶,指陶庵将登榜。马铎状元,仙赐一日为君;蔡氏侨商,梦兆烟草之王。
东方红,宏图展。时值一九五八,导水兴利梦成真,铁臂银锄岂虚传?君不见,真武殿一坝横锁,蓄泱泱绿澜;玉融境万畴欢腾,吮汩汩甘泉。嗟夫!古有天宝之陂,流芳汗简;今有东张水库、闽江调水,谱写诗篇。伟哉!三座丰碑,拔地矗天。
育化生灵,圣水仙山。玉融儿女,放达豪悍。五洲打拼高志远,四海闯荡宏业宽。情系瑞云塔,梦牵石竹山--诚乃邑人文化之图腾,精神之家园!
躬逢新时代,国强民更欢。石竹老景区,游旅展新颜。登临揽胜,感极而赋。歌曰:九仙君共祈,中华梦同圆;振我古华夏,兴我大轩辕!”


来源 石竹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