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在福清,端午节也称“五日节”,
因为福清做端午节从初一就开始了,至初五后才结束,而且日日有节事活动,所以叫五日节。有首民谣把端午节习俗内容概括为:
初一钉门葱,初二起炸猛, 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 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
今天是五月初一 咱么福清人要钉!门!葱! 那么 你知道这五天具体要怎么过吗?
初一钉门葱是在五月初一日从山上采来艾草、从水边拔来菖蒲,用红纸条扎在中段,钉在房门的门框上。艾草和菖蒲都是芳香植物,其气味可驱除害虫,净化空气,以其钉门有防疫保健作用。
起炸猛也称起家粿,是福清节日小食之一。用米、麦磨成粉浆,或掺上蒸熟的番薯、红糖,让其发酵,入蒸笼熟成形,酸甜适口。因为粿蒸熟后会膨胀起来,所以命名为“起家粿”,寓意发家致富。因为有这个美好的寓意,所以不单是端午节做起家粿,其他重大传统节日都做起家粿。
端午煎面饼同立夏一样。为什么端午节要煎面饼呢?一是这个时候小麦已经收成,提供了煎面饼的原料;二是福清方言的“面”与“绵”谐音,有“福寿绵长”的美好祝福在里面。面饼有多种款式,一种是把蛏、肉丝、豆芽、韭菜、笋干丝等馅料调进面粉里煎成饼;另一种像春卷,是把面张和馅料分别制作成熟食,以面张卷上馅料吃。
不过端午节有新丧的人家不得煎面饼,得由邻里或亲友赠送。送的数量只能奇数,表示丧失不成双的良好愿望。
五月初四这天晚上,各家都要煮几碗好吃的,一家人围坐乘凉品尝美味,曰“做节仔”。
在福清,端午节还是民间的卫生节。三四月黄梅雨天,屋里屋外阴湿霉变,菌虫滋生。端午节期间,天气初晴,正是清污除尘,打扫环境的好时光。
这种清扫庭院的活动从初一开始,各家各户用红纸条卷两束蒲、艾钉在门楹上。有菖蒲叶似剑可斩妖邪,苦艾叶如旌旗招来福气之意(实际上蒲、艾都是具有杀菌作用的草药)。
初五是端午节卫生活动的高潮。这一天清早,各家各户从田野上采回黄花草、紫苏、马鞭草、黄豆杄,连同从门楹取下的菖蒲、苦艾一起洗净,然后用调好的雄黄酒,洗干净家具、被帐,放到屋外或阳台上去晒,一直晒到午时阳光直射为止,这叫晒午时。
晒过午时的雄黄酒用来喷洒房间阴湿角落;晒过午时的草药,用来煮午时蛋,烧午时汤。午时蛋壳黄味香,可久贮不坏。用午时汤洗澡可祛邪防病,晒过午时的被帐家具不剩虫豸。
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按照我们汉字来说,为什么要叫端午呢?端是初、开始的意思,也有的叫端五,一二三四五的五,就是说五月刚开始的这五天,但以后由端五变成端午。
为什么会变成端午?古时候我们这个年月日是按照天干地支来相配,古时候子是十一月,丑是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五月正好是午,所以这里就是说五月整个月是按天干地支里面是午,所以这个也叫端午。
除了上述节事外,端午节更有划龙船、包粽子、挂香袋(蛋袋)、喝雄黄酒等习俗。
此俗南方盛行,现传为纪念屈原,而据闻一多先生考证此系闽越族先民崇拜龙蛇善驾舟揖土风之孑遗。纪念屈原一说实系后天托寄怀古思贤之思,作为民俗不必苛究。
福清龙舟竞渡与其他外省有所不同,据了解许多地方划龙船地点均在江河湖泊,而福清河短湖少,划龙船是在海面举行,只有市区的龙江、白水湖的陆域水面较广,以前曾有过划龙船之举。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988年端午节,在东张水库举行的国际龙舟锦标赛,参赛的有美国圣地亚哥队、美国纽约福州三山联谊会队、日本冲绳队、英国林肯赛艇俱乐部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队、香港深湾队、香港集友银行队、澳门队、中国福建队、中国广东鹤山队、中国上海队和中国福清队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2支龙舟队。当天细雨霏霏,而参观比赛的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成为一时佳话。
现在由于河道淤塞变窄,这些传统风俗也渐渐消失。
粽子是一种以米为主料,佐以花生、火腿肉、香菇、红枣等配料,以竹叶为包裹,蒸煮而成的小食。端午食粽亦是南北皆有的食俗。旧时龙高一带缺水无法种稻,故少有包粽者,而今生活提高,不但五日节食粽,平日亦有粽子应市。
旧时,端午节小孩的手腕还要系上五色丝,因为五色线代表阳光,阳光照的地方自然一切妖魔鬼怪不敢靠近,借此避邪祛病。胸前要挂丝线扎成的香包和色线勾成的蛋袋。香袋有以五色丝线编扎而成的,也有用布帛绣缝的,内装樟脑丸。
有的地方除了香袋之外,还以菖蒲艾草汤煮蛋,并把煮过的蛋装在用丝线编扎的网袋里挂在小孩胸前,这些都有避邪祛病之意。
雄黄是一种矿物,也称鸡冠石,色赤红,中药多用以解毒杀虫。五日节间,大人们都要喝上一点浸有雄黄的番薯烧酒。小孩不能喝酒,就以雄黄涂抹鼻下人中处,或用沾有雄黄的肥肉贴在鼻间,以解毒祛邪。
最后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部分文字来源/陈仁德 陈则东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壹福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