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历朝历代,上至朝堂,下到山野,无不提倡孝道,出现过无数以孝传名的人物和故事。
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战事不断,社会动乱,民生调敝。当时王审知主政福建,他深知只有发展经济、轻徭薄赋,聚书兴教、倡导孝道,方能使社会安宁、百姓安居,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兴农重学,把福建治理成当时乱世中少见的宁静的世外桃源。 王审知治闽时期,福唐县方成里古垅地方有一位青年人,名叫林安。他幼年丧父,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靠父亲留下的几亩薄田过着平常的日子。林安聪明好学,过目成诵,十八岁就中了秀才。乡亲们都认为这个年青人将来功名不可预量,可他却以母亲年老体弱而放弃了科举,专心陪伴母亲过着耕读生活。
要说林安对母亲的孝顺,牛乡马里的人一个个都翘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平日里,他白天忙着田园里的活计,还要服侍老母亲饮食起居,茶汤药散,夜间则在母亲床前铺一小床,随时听候母亲的叫唤。母亲病重时,他更是白夜不离床侧,延医熬药,伺药喂饭,一应周全。母亲病重半年多不能下床,他亲自端屎倒尿,从不假手他人。 但是天不假年,尽管他伺候得百般周到,母亲还是走了。林安悲痛万分,他含泪料理了母亲的后事,将母亲安葬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小山下。又在母亲坟前搭起一座草寮,像母亲生前一样,一日三祭,为母亲守庐。
一晃三年过去了。母亲忌日那天早上,林安早早就已起来,打算安排祭祀母亲。忽然,他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墓后的一块巨石从中间裂开,裂隙中间还流出汩汨清泉。乡人都觉得十分灵异,认为一定是林安孝行感动天庭,立即把石裂泉涌的奇事上报有司。 福唐县知县闻讯,立马亲赴现场,一看果然如此,又立刻上报闽王府。王审知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应该给予旌表。于是,他先下诏颁给林安“孝行感天”匾额一方,接着又赐白银五百两,在林安母亲墓侧建起一座寺院,因有林安“孝行感天,巨石涌泉”的吉兆,便赐名“涌泉寺”。林母墓地所在的小山,从此也改名为“涌泉山”。
关于林安孝母事迹,《八闽通志》记载,“林安,福清人。事母至孝,母死,庐墓旁,有石自裂涌泉,闽王异之,以其庐为涌泉寺”。《闽大记·行事·孝子》亦载,“唐季,有福清林安,母死庐墓傍。石自裂,涌泉其中。闽王异之,以其庐为涌泉寺”。《福州府志》《福清县志》也均有类似记述。 林安一族代代以孝友传家,成为家风。宋代至和年间,他的六世裔孙林正华也为孝养双亲,放弃仕途,从太学弃学归善,母亡后同样结庐墓侧,传有“祥云甘露之瑞”,与林安一同被乡里们并称为“涌泉大小两孝子”,名载史志,传为佳话。
闽王王审知赐建的福清五龙涌泉寺,历代多有重修,但因历史过于久远,在上世纪就已经毁圯不存。近年,有五龙乡贤倡议集资,重建涌泉寺,目前其园林式的建筑群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处既有传统历史积淀,又有时代气息,兼具民众休闲文化功能的活动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