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2

文旅福清话:黄檗寺

我脑子特别好使 发表于 2025-3-7 17:1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418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黄檗有万福,万福惠人间。
黄檗文化的发源地——福清黄檗山万福寺,这里风景秀美、人文殊胜,在佛学经义、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广泛而深远地传播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万福寺即万福禅寺,位于“有地皆旖旎,无处不烟霞”的福清渔溪镇梧瑞村黄檗山,故也叫黄檗寺。黄檗山古时因山上多产檗木而得名。这里风景秀美,岩壑幽邃,拥有诸多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历史人文丰富。南北朝著名诗人江淹,游览黄檗山时曾写下《游黄檗山》一诗:“残杌千代木,崷崒万古烟。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生动描述了黄檗山值得人们流连忘返的优美景色。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名僧辈出,是中国禅宗著名的丛林,日本黄檗宗的祖庭,也是名噪东南沿海的名刹,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贞元五年,莆田人正干禅师于曹溪学禅得法后回闽,在此修行。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在黄蘖山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初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
唐贞元年间(公元848年),高僧希运来此出家修道。后希运禅师至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禅师,得传心印后到江西鹫峰山开门建寺,因想念出家祖山之地,后改鹫峰为黄檗山,因此福清黄檗山成为临济宗的发源地。
寺院闻名闽中,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元代后寺院开始衰落,寺几荒废。明朝时期多次修建得以复兴。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寺僧大休得莆田周心鉴居士之助重修殿宇,香火盛极一时。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神宗赐额“万福禅寺”,后改为“万福寺”,一直沿用至今。
明崇祯十年(1637年),隐元禅师应黄檗寺僧人之请,住持黄檗寺。同年,隐元重建大雄宝殿于旧址,以旧殿复为法堂,重建斋堂、钟鼓楼、山门、云厨、库房和诸寮舍,并增置寺田,规模宏大,超出前代,遂使黄檗山成为东南首刹。后隐元主持受邀东渡日本,创立日本黄檗宗,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黄檗寺被誉为“临济祖源、黄檗祖庭”。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4-6 07:36 , Processed in 0.058286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