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7

林绍良故居:古厝赤子心 侨领不了情

 
小帮 发表于 2025-3-5 09: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575 3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侨厝档案
090715f0zxgg9t0pg110ad.png





林绍良故居,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16—1号,原是一座建于清代的三间排平屋。1951年,林绍良三昆仲从印尼汇款回来托妹夫章如珍改建成二层楼房,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二间。20世纪80年代,林绍良委托同乡人、建筑高级工程师林稔载改建成歇山顶(俗称斗笠盖式)别墅,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2001年,在右侧又建了一座结构相同的别墅,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


在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有一座红墙黛瓦的百年老宅院。它就是林绍良故居。青年时期,林绍良从这里走出,远渡重洋前往印尼创业,成为著名华人企业家、杰出侨领、国际财团三林集团的创办人,被业界称为“亚洲的洛克菲勒”。身居海外的他,心系“娘家”,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慷慨解囊。

福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的《福州侨厝——有福之州·侨厝流芳》带你探访著名侨领林绍良的故居。

090715zpn704fnxggngxko.jpeg

林绍良故居。

090715yrcl4lc3ik3f8fuk.gif

“百业”大王 名扬海外

090715osfbu00ub5zjys35.gif

牛宅村是福清著名侨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侨居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口达3600多人,约占全村人口55%。

林绍良于1916年出生在牛宅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林元载一生务农,深感没有文化之苦,于是先后送林绍良兄弟到私塾读书。林绍良自幼聪慧过人,在私塾一直念到15岁。之后,家人给他在村口租了一间房开面馆。1935年,林元载去世。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福清百业凋敝,林绍良的面馆也被迫关门。


1938年,林绍良远涉重洋来到印尼,先在叔叔卖花生油的小店里做学徒,学会了做生意。4年后,他开始自己创业,把眼光投向印尼盛产的咖啡豆。他每天半夜三更起床,先将买来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旧报纸包成小包,天还未亮就骑上自行车,赶到六七十里外的三宝垄等地贩卖。除了卖咖啡粉外,他还和家人做过很多小买卖。

二战后,印尼百废待兴。20世纪50年代初,他与兄弟三人共同创办了印尼三林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赢得了“面粉大王”“水泥大王”“地产大王”“金融大王”等美誉。

20世纪90年代,印尼三林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成为跨国企业三林集团,涉及金融、地产、矿产、汽车制造、交通等诸多领域。1995年三林集团的总资产高达184亿美元,营业总额约200亿美元,所属公司640家。

1997年亚洲金融海啸袭来,三林集团遭受巨大打击,但没有裁员,因为林绍良说:“那关系着60多万个家庭!”时年81岁的林绍良以惊人的毅力,与子女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启复兴大业,保住了数十万家庭的经济来源。

090716uknkl2npp6z6eec1.gif

“送鸡生蛋”造福桑梓

090716jjqjn7oceb4i3j4c.gif

《习近平在福州》中记录着这样一段故事: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福清市领导的陪同下,到印尼拜访林绍良先生,他将林绍良先生在过去国内暂时困难时期给乡亲们寄回来的米、面、油比喻成鸡蛋,希望林绍良先生与政府合作建设工业园区,一起给乡亲们送只“鸡”,教他们懂得“养母鸡生蛋”。习近平说,不能直接光是送“蛋”给他们吃,吃完了仍然是“穷光蛋”,要教会他们“养母鸡”,这样就不断有“蛋”吃了。

林绍良听完后欣然答应,决定与福州市签订开发50平方公里元洪投资区的协议。1992年5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最大的外商成片开发区元洪投资区成立。

1994年6月,元洪码头建成投入运营,成为福州港首座3万吨级以上码头。该码头于199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是我国一级口岸之一。2005年9月,元洪投资区被核准为国家级综合性投资区,之后依托海港码头全力发展临港工业。2016年,元洪投资区启动“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开发建设,食品产业生态链项目纷纷落地园区。2021年,元洪投资区成为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中方合作园区。

090716ct1a0iso1uwbab2q.gif

故里情深 好善乐施

090717jg3hqyyf174873py.gif

林绍良曾说:“加入居住国国籍的华人如同中国嫁出去的女儿。嫁出去的女儿当然要效忠婆家,为居住国多作贡献,但关心娘家,为乡亲、为社会人群谋福利也是人之常情。”

除了发展工业之外,他与众多福清籍海外乡亲始终以民生为念,为家乡捐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从1982年起直至临终,在30年岁月里,林绍良在福清范围内捐资大小项目近百个,涉及修桥铺路、围海垦山、兴修水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体育、供水供电、慈善福利等社会事业。

福清十年九旱,缺水问题历来严重。1992年,当家乡决定兴建闽江调水工程时,林绍良与林文镜带头认捐2500万美元,并发动海外侨贤踊跃认捐2000多万美元。2003年11月,调水工程竣工。

1991年4月,林绍良大手笔在家乡牛宅村创办了元载工业村。他与林文镜等侨领先后合资捐建了元洪路、元华路等道路,捐建了元洪师范学校、元载中学、元载小学等学校,独资捐建了元载大桥、卢曹新桥等。

2012年6月10日,林绍良先生走完了他96年跌宕起伏、辉煌传奇的人生,他爱国爱乡、重情重义、报效桑梓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后人。

090717vn3lzx2yi3xzvm3g.gif

致富思源 实业报国

090718u8uv81uaffu1aoa8.gif

090717rellwj2tvwejtzn6.png

林绍良陈列馆

在福清侨乡博物馆林绍良陈列馆第一展厅的墙上,写着一句话:“人都有根,这很重要。”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林绍良的心声,也说出了众多华侨华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1980年,林绍良与10多位海外福清籍乡亲共同出资1000万美元,在家乡兴办了全省第一家外资企业——清华糖厂。

1986年,林绍良与林日顺、陈德发等印尼、新加坡侨领共同成立了融侨基金会。134位海外乡亲踊跃加入,筹集资金4800万元港币,用于支持家乡建设。

1987年春,受林绍良的委托,福清籍侨领林文镜带着印尼工商考察团回乡考察。之后,他们注入巨资建设全国第一个“侨”字号国家级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壮大,成为福清改革开放的示范区、产业成长的突破口、引领经济的“火车头”。

1990年,林绍良、林文镜与家乡合资建成福清下垄集装箱码头,成为中国大陆首个中外合资建设的港区、继厦门港后福建的第二个集装箱码头,结束了福清没有外运的历史。

090718bcvi20hq22v0zh22.gif

一代侨领 百世楷模

090718d5hthlfnkglat7nt.gif

林绍良的儿子林逢生秉持其父精神,持续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近年来,林逢生相继捐资建设华侨公园、海口中学元载体育馆、元载小学教学楼、元载幼儿园配套设施等。三林集团在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中也积极发挥作用。

2020年12月26日,在给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林逢生深情回顾了跟随父亲林绍良参与家乡福清建设的经历。他说,父辈对家乡那一份不计得失的爱和付出,深深地影响了他。为秉承父亲“让家乡强大,让海外华侨华人更有尊严”的初心,他着力推动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希望带动福州新区福清功能区走向国际市场,打响福清品牌。

在牛宅村,林绍良故居静静矗立,诉说着闽商巨擘林绍良白手起家、造福桑梓的故事。这座百年古厝原是一座建于清代的三间排平屋。20世纪80年代,林绍良又将其改建成具有时代气息的歇山顶(俗称斗笠盖式)别墅,2001年在右侧又建了一座结构相同的别墅,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屋内摆放着主人日常使用的木制家具,材质并不名贵,显得内敛谦逊。

为了纪念林绍良,讲好“侨故事”,2021年,林绍良的三林家族全资在牛宅村洋北山修建了福清市华侨公园,占地面积236.3亩,是展示融籍华侨华人创业史的重要窗口,展现了东南亚各国的文化及风土人情。

在公园内,有一座建筑面积6781平方米的福清侨乡博物馆林绍良陈列馆。陈列馆景观设计以天然园林融合南洋风情为主,是一处集人文、艺术、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公益开放场所。

林绍良陈列馆设有“亲、诚、惠、容”4个主题展厅,展示林绍良为代表的海外侨贤,艰苦创业、心系桑梓、无私捐献、实业报国的人文故事。

来源:福州晚报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举报

全部回复(3)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陈列馆景观设计以天然园林融合南洋风情为主,是一处集人文、艺术、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公益开放场所。
收起回复
2025-3-7 22:07 来自福建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3-5 21:30:41 来自手机
回复 1 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清香百合花 | 来自山东
已经做的很好了,赞一个。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3-30 10:37:39 来自手机
回复 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4-16 02:32 , Processed in 0.086319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