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春风拂面 金色的油菜花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层层叠叠的花浪随风翻涌 宛如一幅流动的田园诗画
福清市龙江街道小南洋村,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以生态振兴为底色,文化振兴为灵魂,产业振兴为动力,成功完成了一场蜕变,让曾经的“脏乱差”村庄摇身一变,成为福清市的“后花园”。
漫步在小南洋村 一条宽阔平坦的沥青道路笔直延伸 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小洋楼 庭院里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谁能想到 这里曾经是破旧房屋遍布、 危房隐患频现的老村庄 这一切的变化 得益于小南洋村大力推进的“新”居工程
小南洋村党支部书记洪成杰说,小南洋村还位于福清中央公园的核心区域,青山环抱、溪流相拥。借此优势,近年来村里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清理陈年垃圾,拆除鸡棚鸭舍,并将雨污管、自来水、电线等全部下地落地,彻底消灭了“空中蜘蛛网”。
如今的村道上 再也见不到随意丢弃的垃圾 闻不到旱厕的臭味 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沥青路面、 错落有致的庭院和随处可见的“微菜园” 这些“微菜园”原本是荒废的边角地 如今被村民种上了蔬菜和花卉 既美化了环境,又增添了生活情趣
村里还积极推进“一户一宅”规划 按照“一家一点、一组一景”的思路 打造“花园式”乡村 家家户户参与打造美丽庭院 一户一风景 成为小南洋村的美丽招牌
村民洪玉玲利用废弃的模板,定制了错落有致的木制花栏,种上月季、三角梅、长春花等色彩鲜艳的花卉,让她家成为全村最整洁的庭院之一。
不仅如此 村里新建了三座主题公园: 党建公园、秋枫园、民俗园 一到傍晚,村民们三五成群 或是围坐在榕树下拉家常 或是在公园里散步赏景 好不惬意
“环境好了,空气清新,大家都愿意出来走走。”村民洪玉玲笑着说道。
最吸引人的 莫过于村里的中央苗木基地 每到花期 梯田上的油菜花海、 波斯菊等金黄一片 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小南洋村的名字 源于一段特殊的历史
解放前,村民们为了谋生,纷纷下南洋打工,村庄因此得名“下南洋”,后演变为“小南洋”。这段历史,不仅承载着村民的乡愁,也成为了村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成杰说 小南洋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华侨文化 打造了村史展览馆、 桂园美术馆和龙江街道乡贤馆 三大文化场馆
走进小南洋村,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村史展览馆里,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重现小南洋人勇闯南洋、艰苦奋斗的历程,村史展厅围绕小南洋村史、革命史、华侨史三大主题,激发村民爱国爱乡之情。
村史展览馆旁 便是小南洋村投入20余万元 改造得别具一格的桂园美术馆 馆内以书画艺术品展览的形式 重点打造福清书画艺术的名人堂 使之成为小南洋村书画文化的一个窗口 美术馆内书画作品琳琅满目 成为村里的一张文化新名片
村里的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趣味定向越野赛、垃圾分类宣传、 传统节日庆祝…… 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 也让小南洋村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村里还创新推出了“党群积分超市”,村民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等活动赚取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环境美了,文化兴了 产业也得跟上 小南洋村紧紧抓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 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的共赢之路
围绕中央苗木基地的花海,村里打造了集婚纱摄影、亲子乐园、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新人专程赶来拍婚纱照,孩子们则在梯田间奔跑嬉戏,游客络绎不绝。
此外,村里还引进了林下种植中草药项目,种植1700多亩金银花、蒲公英等中药材,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村民收入。“以前这片林地都是荒废的,现在每亩地每年能带来不少收益,村民们都乐开了花。”村干部介绍道。
洪成杰说,为了让游客留得住、玩得好,村里正在推进山塘旅游观光园建设,计划修建环村步道、垂钓台、果园采摘区等,串联桂园美术馆、花鸟市场、吴厝底文创园等项目,形成吃住行一体化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我们的目标是把小南洋村打造成福清的‘后花园’,通过整合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从‘美丽乡村’到‘富裕乡村’的蝶变。”洪成杰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王光慧/文 石美祥/摄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