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14

福清这个古厝群,妥妥侨乡“学霸村”!

 
小帮 发表于 2025-2-25 16: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907 8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165504zlvtbgby4qgi9989.jpeg



位于福清龙高半岛的江镜镇下和洋自然村,将保存完整的连绵侨厝、传统古民居等古厝修葺一新后,打造融合红色文化、院士文化、华侨文化、海丝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特色古厝群,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名片。


165504a2xkopzex2kk7iee.jpeg
下和洋古厝群

日前,福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的《福州侨厝——有福之州·侨厝流芳》走进下和洋古厝群,感受福建省首个农村古厝合作社给那一栋栋惊艳时光的侨厝和传统古民居带来的变化。

165504f964cw49c4tp7zp4.png

图片

海丝名镇的侨厝群

图片


165504cvdzn4zi4ftq437v.jpeg

高仁德故居

165505kd7bsm3c2szvscrn.gif



江镜镇位于福清市东南沿海,自古就密布海丝古渡,至今仍保存有不少海丝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海丝名镇”。江镜镇不少村里有连绵成片的古厝,且这些古厝中西风格兼具,颇有特色,所以又有“古厝之镇”的美称。而作为江镜镇北大门的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拥有保存较为完好且相连成片的众多侨厝和传统古民居。

20世纪初,由于生活困难,下和洋的许多男儿从村口的和洋古渡口出发,漂洋过海下南洋打拼。事业有成的他们寄回了一封封思乡念亲的侨批以及数额或多或少的血汗钱,养家之余也在家乡盖起了风格各异的一座座大厝,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杰出侨贤高仁德。

高仁德于清末远渡重洋到印尼创业谋生,经过多年努力,不仅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还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事业有成后,心系家乡的高仁德寄钱回乡起厝,并于1937年与高仁轩、高仁昌等两位下南洋的同乡共同出资兴建了下和洋学堂(由1923年创办的福清和洋小学改建)。20世纪80年代初,高仁轩与同乡高航又带头捐资筹建了下和洋小学,为下和洋的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笔者看到,下和洋古厝群相连成片、整齐划一,外观各具特色,多为南洋风格的侨厝,也有福清地域特色的传统古民居,且这些六扇厝和四扇厝大多修建于清代和民国年间,拥有深厚的人文痕迹。

尤其难得的是,下和洋不像其他许多富起来的村庄那样,将破败的古厝拆了盖新楼,或者是杂乱无章地盖起一大片新楼,而将低矮的古厝围成“一线天”,而是将古厝完整地保存下来,新盖的楼房井然有序地排列在这些古厝的外围,形成一圈新楼房簇拥着一大片古色古香大厝的特色新农村美景。



165505acjsje7vwzwvw220.png

图片

百年无文盲的霸气底蕴

图片



165505buezgferrx5ud5yf.jpeg

下和洋学堂

165505v99kmmmupk4t0ax0.gif



一个偏远沿海小村庄,为何拥有保护古厝的意识?也许这缘于“因为我们都读过书,村里百年无文盲”的霸气底蕴。

下和洋的先人对教育无比重视,小小村落建有多个学堂。如今,村中古厝连片区中的百米古街里,就完整地保存着4代学堂,其中包括由高仁德带头出资筹建的下和洋学堂。

下和洋是远近闻名的“学霸村”,平均每户就有一名大学生。这个从村头走到村尾只不过10多分钟的小村庄,如今人口不到500人,百年时间里却孕育出院士之家、侨贤之家、医学之家等文化家族,并先后走出200多名大学生和一个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比如,福清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高由禧,1920年出生在下和洋。和他同时期的下和洋人高仁睦、高仁信,前者毕业于南京法政学院,后者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经系(今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系),这在时局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殊为难得。

值得一提的是,下和洋的南边厝(又称名医厝)百年前曾由祖太婆当家,当时村里各家各户只送男孩进学堂。对此,祖太婆叉腰表示“女儿也是人,我家女儿统统要进学堂”。从此,该家女儿代代都读书,能读到高中绝不做初中生,能读到博士绝不做硕士生,先后走出了美国医学博士、省级大医院主任医师、县市级医院院长等众多医学人才,成为盛产名医的名医世家。

另外,村里古街上保存完好的不足20平方米的最小学堂,是1917年开设的一所村中夜校。当年,毕业于福清毓贞女中(今福清二中)的施丹贞每日晚上来夜校义务教学,培养了不少学有所成的学生。感念施丹贞的无私奉献,近年人们在当年的学堂里为她立了一尊铜像。而为一位普通小学女老师立铜像,这在全国也较为少见。



165505pcdj5j2apccpljja.png

图片

福建首个农村古厝合作社

图片

165506l8yr7av584r5l71p.gif



为了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南宵村决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村容改造带动古厝“复活”,赋能乡村振兴。2016年,下和洋古民居改造启动。

为活化利用古厝,2020年8月,由村民自发成立的福建省首个农村古厝合作社在下和洋挂牌。合作社通过厘清古厝产权和使用权,让拥有古厝的村民的产权变为股权。合作社一边积极修缮古厝,一边利用整合的古厝群发展旅游,让原本破败的古厝蜕变成“金厝、银厝”,同时探索出“古厝拥有人集资、乡贤捐资、政府补贴”的三结合古厝修缮新路。

如今,下和洋一共有13座古厝加入了合作社,并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将13栋古厝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其原始风貌,使文化基因得到了延续。比如,利用古厝各自的历史,建设纪念馆、展览馆,增加古厝含金量,同时在不破坏结构和风格的基础上,将部分古厝开发成民宿。

目前,下和洋古厝群中先后建起了革命斗争史纪念馆、高由禧院士纪念馆、夜校铜雕展览馆等。



165505h2b7rv9vg7qprv78.png

图片

远近闻名的特色古厝群

图片

165507jeyjep1uyy4hiy3z.gif



笔者走进下和洋自然村,一片风格各异的古厝映入眼帘。只见白墙燕脊、红砖黛瓦,传统中式院落和南洋风大厝相互交融,道路和古厝周围都整洁干净,遍植花草……

挂有“侨贤之家”铭牌的高仁德故居,由砖石结构的两座古厝组成,中间设有采光天井,双坡顶结构。在古厝的正面,上半部砌红砖,下半部方石块整齐垒起,地域特色鲜明。

挂有“院士之家”铭牌的高由禧故居,位于古厝群外围,建于20世纪30年代,如今设立为高由禧院士纪念馆、福清高由禧气象科普基地,以大量图文和历史实物资料展示高由禧非凡的一生,激励人们砥砺奋进、自强不息。下和洋学堂的一楼活化利用为村中书院,作为村里邀请名师授课场所;二楼打造成江镜镇南宵村革命斗争史纪念馆,生动还原1936年到1938年地下革命党人的印刷活动场景及革命五老英勇事迹,展示当地人民奋起抗争、奋勇前进的感人故事。该处还是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先后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团队2000多人次。

如今,修旧如旧、韵味十足的下和洋古厝群,已逐渐发挥出社会效益。村里正在进一步找寻和接洽专业的运营团队,希望在保证古厝结构和风格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打造下和洋古厝文创品牌,引进餐饮、24小时无人经营便利店、民宿等业态,还原旧时夜不闭户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人来观光、旅游、购物,让乡村旅游留得住人,让古厝文化传承下去。





165505q7swa59w9ct99q7a.png

165506e961wxl8c64dox74.png

侨厝档案


福清下和洋古厝群,位于福清市江镜镇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包括高仁德故居、下和洋学堂、高由禧故居等侨厝和传统古民居。

2020年,福建省首个农村古厝合作社在此成立,活化利用建设了高仁德故居、高由禧院士纪念馆、海丝与福清展览馆、古代乡村生活石器馆等。





来源 福州晚报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举报

全部回复(8)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海丝名镇。
收起回复
半度微凉 : 不错
2025-2-26 21:12 来自福建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2-25 17:16:08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绝色 | 来自福建
江镜的何先生,出来走两步…
收起回复
半度微凉 : 这个可以有
2025-2-26 21:12 来自福建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2-25 18:45:20 来自手机
回复 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清香百合花 | 来自山东
培养人才的摇篮,
收起回复
半度微凉 : 摇篮摇篮
2025-2-26 21:12 来自福建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2-26 11:11:17 来自手机
回复 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文化名片。
收起回复
半度微凉 : 不错不错有前途
2025-3-5 21:49 来自福建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2-27 22:58:54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4-8 19:06 , Processed in 0.097935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