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6

福清这座渔村古厝,不一般!

 
小帮 发表于 2025-1-2 08:3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181 4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江镜镇前华村86号
一座外观平凡无奇的古厝
却见证了这个渔村
百年来
豪情与闯荡交织‍‍
艰辛与荣耀共存的
岁月春秋‍‍‍
86号古厝建于120多年前,有着福清渔村近300年来“四扇厝”民居的典型样式,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
 
房子由本地黄黏土、牡蛎壳烧成的石灰和碎瓦构成的“三合土”逐层打垒建成,至今仍能从墙体看到这一特色。
这座看似平平无奇的古厝的背后
记录了前华何氏家族
一个多世纪的风雨生活
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粮农组织
任职最高的官员——何昌垂
淌过漫漫历史长河
回到前华村86号古厝的起点
 
何昌垂的曾祖父何福炳育有五男。由于家境贫寒,何福炳从家族仅分到10平方米的土屋,按传统习俗给了长子,其余四个儿子则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虽然物欲匮乏,但何福炳给了他们另一种“财富”——刻苦耐劳、互帮互助的品质。

早早挑起生活重担的四兄弟,有的出海捕鱼,有的下田耕地,有的闯荡南洋,有的经营小铺。1898年,四个兄弟决定凑资共同起厝。
前华村当时还没有围海,屋顶的木梁和门窗的木材要从一都山区人力搬运到上迳港,装上木船后再通过江阴岛与目山的海道运回。
19世纪末,四兄弟历时一年才建成“四扇厝”,彰显了“共商、共建与共享”的兄弟情怀,实现了“兄弟一条心,黄土变黄金”的老话。
百年来
这座平凡的古厝至今仍矗立村中
但从这间古厝走出去
并走向世界的何氏后人
已超过了500人
何昌垂的父亲何必潮,在18岁时也独自前往新加坡闯荡,他所带回的英文小书成为了点亮后辈探索世界的火种。
据资料记载,仅何必潮这一支,子孙就有百余人,他们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及香港地区,从事商贸或学术研究。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何昌垂。
 
20世纪70年代末,何昌垂作为中国第一个享受联合国奖学金的学者,到荷兰留学,获得了遥感地理信息学硕士。后来又获得北京大学地球信息学博士,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作为优秀科学家,何昌垂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历任国家科委基础研究与高技术局项目官员、处长、副局长,国家遥感中心负责人,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1988年,他被派往联合国工作。2009年,他被任命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联合国副秘书长级别),成为中国在该组织70多年来任职最高的官员,也是全球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担任该职务的官员。在联合国长达25年的工作中,何昌垂为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阿根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何文强
此外,何昌垂的侄辈何文强于2022年当选为阿根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同为何昌垂侄辈的何文清则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唐人街的一大片地产。他们受祖辈的教育影响,都成为了颇有名气、慷慨乐施的爱国华人华侨。

来源:福清侨联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举报

全部回复(4)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看起来好像还可以。
收起回复
白い菖蒲と凧 : 鄉下都是這種房子、感覺沒啥奇特的。每個農村都有這樣的房子
2025-1-4 02:42 来自福建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1-3 16:04:38 来自手机
回复 1 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豪情与闯荡交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1-9 15:49:28 来自手机
回复 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清香百合花 | 来自山东
见证了历史。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1-23 07:31:15 来自手机
回复 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4-25 08:08 , Processed in 0.077360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