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门做客之前,首先要确定这趟做客的目的任务。即使只是一般的亲戚朋友往来,也要考虑去见谁,主要讲什么,有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
其次要想办法预约对方。过去交通、通讯不便,多是央托他人捎口信,或者写信函,让对方思想上早有准备。现在通讯发达了,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微信告知对方。当然也有应主人邀请登门做客的,同样也要事先跟主人确认相见时间,避免成为“不速之客”。
再次要准备一些小礼品。登门拜访,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亲人朋友,一般也要带一点“伴手礼”比如地方土特产、牛奶糕点、时令水果之类,以表示对主人的敬重。如果是到长辈家做客,可以带一点好烟名酒、保健品,或者长辈需要的东西。
出门之前,还要沐浴、梳理,换上得体衣着,对家人交代自己出行历时时长,以免家人牵挂。
(二)
出门做客,应当准时赴约。如遇异常情况迟到或者去不了,必须及时与主人沟通说明情况,获得谅解。
到了做客处所,如果对方关门掩户,必先轻叩门户。待对方询问时,有礼貌地通报姓名,对方开门后方可进屋。如果恰遇主人,特别是年**、居高位者的休息时间,应当静待门户开启。南宋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故事,数百年来一直是尊师敬长的典范。
进门后,先要问候,并奉送上礼物。等主人让坐,方可入坐客位。主人奉茶,要用双手接杯,并致谢意。之后再向主人说明来意,聆听主人意见,如果主人答应,要道谢;不答应,则不能勉强强求,应表示理解。
做客时要注意举止文明,未经许可,不应四处走动或东张西望。不是主人邀请,不要随便进入主人家除公共场所外的私室,尤其是主人卧室。
翻阅主人家里的报刊,或者打开主人家的电视,应先征求主人的意见。
主人如果留饭,要视与主人的亲密程度应诺或婉拒,不论哪一种,都要表示感谢。尤其是不想在主人家用餐,要婉转说明原因,不能让主人难堪。
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文明用餐,不能抢先入座,非主宾一般不得先动筷子。不能狼吞虎咽,不要只吃一两样自已爱吃的东西。旧俗在主人家吃点心,客人不能全吃干净,要留一点在碗里,福清方言称之“留碗底”,意为有吃有余。
如果在主人家留宿,千万不要随意翻动室内东西。起床后要把被褥叠好,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离开时,要对主人接待再次表示感谢。主人如果要送礼物,一般情况下要推辞,实在推辞不掉,则又要表示感谢。主人送客,一般只让送到门口,要请主人留步。离开主人家后,要缓步慢行,表示眷恋。到家后可电告主人,一来报告平安,二来再次致谢。
(三)
福清人讲究礼尚往来、以礼待人。做客有许多礼仪规范,体现自身的修养风度,待客也一样。
待客,指邀请客人到自己家中做客,一般分为迎客、敬客、宴请、送客等基本环节。
如果事先知道有客来访,应提早洒扫门庭,备好茶具、水果等物品。客人在约定的时间到访,一般应提前出门迎候。宋代诗人陆游的七言古诗《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描述徐载叔在京城受到南台中丞、北门学士的热情接待,诗人既有羡慕与赞赏,更有对徐载叔学问与人格的高度肯定。
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节选)
陆游
今年偶入长安城,
不识贵人呼作卿。
南台中丞扫榻见,
北门学士倒屣迎,
扫榻,打扫床榻,拂拭坐卧用具,表示欢迎宾客。《后汉书·徐徲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徲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借用“扫榻”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倒屣,又称倒履,是指急于出迎,把鞋子左右穿反,形容热情迎客。清代田兰芳《皇清太学生信庵袁公墓志铭》,“余自甲辰(1664年)交君,每过访则必倒履欢迎,见其貌肃而气和”。
(四)
对来客务必真诚、热情,既不能冷淡,也不宜只是表面热情。迎接客人要着装得体,称谓得当。
客人进门后,主人要让坐,奉茶,询问途中情况。对客人的请托,如能办到的,千万不能推托;如果确实无法办到,则要婉转说明理由。
远道来客,一般要留饭和留宿。头一回到家来访的客人,一般还要准备点心。福清旧俗隆重一点的,不管客人肚子饱否,主妇都要煮一碗太平面(粉干、线面外加肉、蛋等佐料)待客。当然,如果来客年纪大,一般不要留饭或留宿,所谓“七十不留暝,八十不留昼”。
客人如果留下过夜,第二天早晨要问睡得好不好,表示关心。留饭的,要谦称“日常饭菜,不成敬意”,让客人不必拘束,像在自家一样。
礼轻情意重。对客人送的礼物,不论贵重与否,都要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客人带来的礼物,一般不能当场拆包查看,并要适当回礼。旧时走亲戚,主人常在家里备一些糕饼以作谢,俗称“做面前”。如果是小孩第一次前来做客,要送给一份蛋和多寡不一的钱,挂在其胸前,俗称“挂胡须”,意祝其长命百岁。
客人告辞,一般应婉言相留。客人起身,要送到大门外或电梯口,并声明“招待不周,实在抱歉”,真诚邀请其下次再来。客人走了,应目送客人离去。
(五)
在福清,还有一种“脱草鞋”的习俗。
旧时,福清远离家乡出洋留学、经商或谋生的人,临行之时,亲朋好友都备上线面、蛋,或者煮一份点心(点须有线面和蛋)为之饯行,俗称“送风”,意祝出外的人一路顺风。有时还会送一些钱物给远行者,让其以备不时之需。
出外者衣锦还乡时,再送上鸡、面这些礼数,俗称“脱草鞋”,意即为远方归来的亲友洗尘。主人收下这些礼数后,必须以外地带回来的礼物回谢。如果主人行前收受过亲友大笔钱物支助的,更以数倍于此的钱物回谢。
荀子有言:“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做客待客等礼仪修养,素来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一种重要体现方式,是教人心生庄敬的美德,是使人行事得体的分寸。
via知福清
作者:严家梅,福清市首批社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