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每个城市都有镌刻着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内涵,承载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知或记忆的地标。城市地标,不仅是城市的形象符号,更是城市发展的标志,烙印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彰显着城市的繁华和魅力。 素有“海滨邹鲁 文献名邦”之称的千年古邑福清,伴随着高歌猛进的城市建设步伐,一个又一个“新地标”矗立在城市中央,街心公园、建市纪念碑、国际商展中心、两馆一中心、万达广场……这些地标性建筑的背后,承载着福清城市建设的故事,展示着福清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形象。
建于1990年的建市纪念碑,连着城区和西大门,是当之无愧的福清城市地标建筑。从建市立碑那一刻起,福清,注定今非昔比,这座千年古邑从此迈开了跨越发展的步伐,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湖中勇立潮头、奋勇前行。 撤县建市30年来,福清从贫困落后的“地瓜县”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的“百强县”,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到国家级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回想福清撤县建市成立大会的盛况,我们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30年来,福清蜕变的每一个铿锵足音,都是那么坚定而有力。”福清民俗专家陈则东感慨道,建市纪念碑和八骏群雕,曾经是福清西大门的靓丽风景线,成为这座城市的建筑地标和精神地标。 随着城市的发展,福清有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有了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品质住宅小区,有了融合文化、历史、景观的“一江、四溪、四山”城市公园,有了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1.26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有了跨越龙江南北岸的观音埔大桥,有了闽江调水公园,有了拉开城市框架、构筑城市“大动脉”的首条环城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街心公园是福清值得一提的“地标”,对许多福清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街心公园是福清老城区难得的休闲之地,是福清市中心的象征,也是许多人儿时乐园,围绕街心公园成就了当时的繁华商业圈,每到节假日街道便熙来攘往,尽显繁华。 “原来我们买东西顶多到百货公司、百货商店或者供销社。”陈则东说,后来就有了一拂街、向高街等商铺林立、商品荟萃的商业街区。之后,福清又有了国际商展中心、好又多、佳源等大型连锁超市,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标”也悄然地改变了福清人的购物方式和消费理念。
随着福清综合实力不断提长,福清的商圈也在不断拓展,福清人的生活品质也继续换档升级,万达广场、裕荣汇、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城市综合体是福清近年来突起的“商业地标”,不仅见证了福清的发展和嬗变,也不断刷新福清的“繁华指数”。 建市之初,福清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娱乐生活自然也非常贫乏。在城区,1981年7月,由爱国华侨慷慨捐资建造的福清华侨影剧院,成了那个时代的福清“文化地标”。对城区居民来说,能到华侨影剧院看场电影,那是最奢侈的文化休闲消费了。而在农村,文体活动就更加单调,村民平时最喜爱看的闽剧演出,也是可遇不可求,而且临时搭建的戏台十分简陋。 随着各村公园的修建,一些社区和民间乐团在公园里开展各种各样的小型文化演出,加上各村建的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 2010年建成的“两馆一中心”开启了福清人的文化新生活,福清文体艺术事业也开启了全新发展阶段。“两馆一中心”这座将建筑和人文融为一体的建筑物,无疑成了福清人心目中的文化“新地标”。 “‘两馆一中心’是福清建市以来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解决了福清文体发展的‘历史欠账’,深受老百姓喜欢。”陈则东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这些高大上的室内馆场,音乐剧、话剧、芭蕾舞、交响乐、画展等高品质、上档次的演出、展会,以及高水准的体育赛事轮番上演,丰富了福清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 此外,随着图书馆、科技馆、规划馆、工人文化宫等场馆的相继投用,以及遍布城乡的电影院,还有串珠成链的城市龙江文化长廊、龙江生态公园、瑞云民俗文化古街、海口文化古镇等星罗棋布的“人文地标”,大大拓展了市民休闲生活圈。如今,去图书馆坐坐、到文化艺术中心看演出、到公园去锻炼锻炼,到3D电影院看场电影……已成为福清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的文化品位也随之不断提升。 30年回眸今胜昔。无论是“商业地标”,还是“文化地标”,福清的城市“地标”虽然不是以高度著称,但是这些更迭演绎的“地标”,却是福清人“融和向阳、搏拼天下”的精神高地,也是福清这座城市沧桑巨变的生动注脚,见证了福清的发展和嬗变,也不断重塑着福清的城市美好形象和精神内涵。
|